为积极响应大类招生政策调整,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,河南农业大学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和河南城建学院联合开展了“由创意思维培养到创新设计能力提升——设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”项目。该项目通过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与手段、授课方式等多维度改革,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实践能力。
课程体系重构:聚焦实践,突出创新
针对当前设计学基础课程学时与课时压缩的现实挑战,三校项目团队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系统优化,整合“设计素描”“设计色彩”“三大构成”等传统课程内容,重新构建为“造型基础”“色彩基础”“材料基础”“形式基础”四大课程模块。以“大艺术、大设计、大基础”为理念,课程融合艺术史、设计原理与当代设计需求,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造型能力、创新思维与抽象表达能力,推动课程由技能训练向综合素质型转变。
教学内容——从造型基础到形式语言的系统构建
造型基础:强调洞察力与科学思考并重,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具象与抽象造型语言;

色彩基础:系统教学自然观察、传统提炼、抽象概括与设计运用,培养学生对色彩奥秘的创造性理解;

材料基础:通过通感训练与实验操作,提升学生对材料特性的审美敏感度和驾驭能力;

形式基础:以“元素结构—规律探索—重组创造”模式,构建学生的视觉语言体系,打通二维与三维设计思维。

教学方法——构建开放非线性研究性学习模式
项目打破传统线性课堂,转向以教师团队协作授课、小班辅导与大课交流相结合的方式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贴近生活、生产与科研的设计主题,指导学生以开放式、非线性研究方法,进行户外素材采集、实地调研和创新表达。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中,不仅掌握知识技能,更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四、评价体系——多维度考核创新与综合素养项目团队制定了涵盖研究能力、创意表达与抽象思维等多项指标的课程评价标准,摒弃单一写实绘画评分方式,确保每位学生的创新成果和设计思路得到全面、公正的评估。

成果展望——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
本次教学改革紧贴三所高校培养定位,已在不同校区开展多轮试点,取得了一系列前期成果。未来,三校将继续保持开放与实验精神,探索艺术设计思维与视觉表达的深度融合,为学生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,助力建设创新型设计人才高地。
(图文来源于顶端文艺)